《社会主义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开始,就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壮大和完善。面对复杂的格局和形势,伴随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和大数据的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影响和冲击,也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新格局、新挑战,应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把思想意识作为大学生的行动指挥官和执行官,用理念指导大学生的行动,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及其必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014年,习近平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民主是美好诉求、文明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自由是一种人们的追求,平等是一种尊重的实质,公平是一种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保障,这是国家层面的8个内容。作为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是调节人的个人行为的准则,而敬业是一种职业精神,诚信是一种道德,友善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世界的认识,共同理想是对人生的态度、对人的一种方式,对待事情的一种准则,深度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人是有指导意义的,其中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方向的指引,是大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种行为指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一种人的精神和品质,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发展中一直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7年,邓小平就作出《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并且提出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邓小平指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对邓小平理论进行继承与发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升到极端重要的地位。
(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立德树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最敏感、最前沿、最活跃的主体,立德树人是高校全面人才发展的头等重要工作,也是政治任务。树立什么品德,培养什么人才,作为高校要充分发挥基础堡垒作用、突出自身政治功能,培养一流人才,需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作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作为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找到适应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发展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素养、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的方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而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立德树人是非常好的抓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未来战略的需要。
(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党的方针和基本路线,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广大学生思想价值的形成及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输出,对大学生的思维有导向性,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前提。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同时面临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国外思想和价值观借助美剧、韩剧等对大学生的思想不断渗透,创新性打造“互联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注热点、焦点问题,引发学生新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是一场阵地战。